淮河行蓄洪区安全建设与群众脱贫致富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蔡敬荀 

出  处:《治淮》1996年第3期35-37,共3页

摘  要:一、自然条件与历史的选择 淮河干流正阳关以上至淮凤集两岸为岗地,两岸之间原为一连串湖泊洼地,为淮河大水天然行洪、滞洪的场所。50年代初期,为贯彻政务院制定的“蓄泄兼筹”的治淮方针,结合当时这一带湖泊洼地内居住群众较少,每人拥有的可耕地较多,国家当时财力又比较困难的情况下,选择了将一些湖泊洼地建为行洪区或蓄洪区的方案,并开始庄台建设,以保群众安全,

关 键 词:蓄洪建筑 自然条件 淮河 

分 类 号:TV873[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