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果蔓的人工栽培经验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颜淑珍[1] 

机构地区:[1]黑龙江省林副特产研究所

出  处:《中国林副特产》1996年第2期65-68,共4页Forest By-product and Speciality in China

摘  要:1 前苏联人工栽培酸果蔓的经验1.1 酸果蔓野生资源概况 酸果蔓(Vac-cinium oxycoccus L.)是杜鹃花科蔓生小灌木,果实富含糖和维生素C,可作果汁、酿酒等,其营养和经济价值很高。酸果蔓主要生长于上位和过渡型泥炭沼泽地带,在前苏联分布于其欧洲中部和北部、西伯利亚以及远东地区。果实8~9月成熟,晚秋和春天融雪后采收。据前苏联科学院生物研究所调查,其野生酸果蔓分布面积约150万公顷,果实产量达300万吨,但实际收获量(居民自用和市场销售数未计在内)只有3万吨。这一资源未能得以充分利用,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立地和气候条件不同,而产量差异很大;产地分散,距居民点较远,交通不便;采集费工,劳力不足。另一方面是较近的产地采集者过多,把产地地表踩成许多小道;洼地和水坑储存积水过于冷凉,当酸果蔓开花时,被晚霜打坏、冻死。在无组织的采集下,约有20×10^(-2)的果实被踩坏踏入苔藓。此外,采集者往往不等果实成熟就采摘。

关 键 词:果树 酸果蔓 人工栽培 开发利用 

分 类 号:S660.24[农业科学—果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