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塌糊涂”进入普通话的原因及意义变化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段濛濛[1] 

机构地区:[1]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北京100083

出  处:《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06年第1期43-45,共3页Journal of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002-2003年度重大项目(02JAZJD740006);国家汉办"十五"科研规划项目(HBK01-05/015)之一

摘  要:一塌糊涂”作为一个方言词语,被普通话接纳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具有特定的语义价值,不能被其近义词替代;二是不同方言中存在的一些在词义和构成成分上与“一塌糊涂”相同的词语,为其进入普通话提供了外部条件;三是文学作品对词语的传播作用。进入普通话后,“一塌糊涂”的词义范围、感情色彩、搭配关系及使用频率都发生了一些变化。

关 键 词:一塌糊涂 普通话 意义变化 

分 类 号:H136.3[语言文字—汉语]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