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出 处:《贵州医药》2006年第2期184-186,共3页Guizhou Medical Journal
摘 要:自上世纪50年代Smith(1958年)和Robinson(1955年)提出了前路减压自体骨植入融合治疗颈椎外伤,随着此方法的广泛应用,并于70、80年代迅速普及,并伴随着颈椎前路内固定器械的迅速发展,椎体融合技术得到进一步提高。但随着各种内固定及融合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手术中及手术后的缺陷及并发症逐渐暴露出来:如内固定常有断钉断板松动,甚至发生食管瘘等并发症;融合器于颈椎应用中的融合作用较为肯定,但存在着即时稳定性差,手术融合器松动、脱出,远期椎间高度丧失等并发症,尤其在多节段的植骨融合,发生率更高,可能导致日后的不稳定和畸形;自体髂嵴取骨术后出现供骨区疼痛,血管损伤,供骨处疝的形成,麻木及感觉异常,骨盆环断裂或髂骨骨折,深部血肿及感染等,轻微并发症发生率为10%~39%,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1.9%。国外文献报道为5%~20%。综合文献颈椎前路手术并发症的中发生率为8.2%~23.9%,
关 键 词:颈椎前路内固定器械 临床应用研究 手术中 并发症发生率 内植物 自体骨植入 临床中的应用 手术并发症 颈椎外伤 融合治疗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