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投资“后中国概念”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叶晶莹[1] 

机构地区:[1]《新财富》特约记者

出  处:《新财富》2006年第3期96-101,共6页New Fortune

摘  要:2005年达成的私人股权投资案例呈现出报价走高的特点.如花旗和凯雷组成的投资团欲以241亿元高价控股广发银行、华平投资收购哈药等.并透渐琪成。好企业卖方市场”的局面。事安上.随着2005年国有企业民营化的加速、民营企业国际化倾向渐成趋势以及企业走出去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中国私募投资行业趋于成熟.投资者与政府、企业之间的关系.以及中国市场的地位和环境.都已发生巨大的变化.而这种变化以2005年为分界.将在2006年更加突出地显示出来.我们称之为“后中国概念”时代。这无疑将投资者的人脉关系。对项目的判断、谈判能力.以及基金的资源.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介人项目的门褴将会越来越高。而迄今仍未有私募投资成功退出的案例.也对私募投资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使其人才本土化的过程进—步加深,2005年有近30位资深风险投资家、多名投资银行界知名人士以及原携程网CFO 沈南鹏、雅虎中国总裁周鸿祎、TOM总裁王兟等企业管理者先后加人私募股权投资队伍。

关 键 词:私人股权投资 中国概念 私募 国有企业民营化 人才本土化 中国总裁 企业国际化 风险投资家 企业管理者 广发银行 

分 类 号:F830.59[经济管理—金融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