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中上游水分收支以及再分析资料可用性分析  被引量:13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赵瑞霞[1] 吴国雄[1] 

机构地区:[1]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LASG实验室

出  处:《自然科学进展》2006年第3期316-324,共9页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40135020;40221503;40475027)

摘  要:首先以实测资料为准定量计算了黄河流域中上游水分收支各分量,包括降水、径流、蒸发、水汽辐合等,分析其季节循环、年际变化以及线性趋势变化.结果表明,多年平均该区域是水汽汇区,主要来自天气过程造成的瞬变波辐合,蒸发所占比例远大于径流和水汽辐合,对流域水分循环至关重要;各要素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很大,20世纪70年代后降水和蒸发的年际变化幅度明显减小;1958年以来,降水显著减少,天然径流和蒸发也有所减少,但不显著.然后同ECM WF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作进一步对比分析,以检验两套再分析资料对黄河流域中上游水分循环的描述能力,在论证了其适用性的同时,指出其局限性,从而为使用再分析资料进行该区域水分收支分析提供参照.

关 键 词:黄河流域中上游 水分收支 评估 

分 类 号:P468[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S157[农业科学—土壤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