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魏忠华[1] 李英[1] 郑长山[1] 谷子林[2] 葛健[2] 吴秀楼[3] 魏振英[3] 崔德福
机构地区:[1]河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河北保定071000 [2]河北农业大学,河北保定071001 [3]河北省畜牧兽医站,河北保定071000 [4]河北省献县畜牧局,河北献县062250
出 处:《畜牧与兽医》2005年第12期32-34,共3页Animal Husbandry & Veterinary Medicine
基 金:河北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编号04220408)
摘 要:选取地理环境和植被相同的2公顷的3块棉田和苹果园,放养50日龄的河北柴鸡,密度分别为每公顷300羽(试验1)、750羽(试验2)和1 200羽(试验3),试验期6月初至9月底共120 d.每30天测定1次鸡只补饲量和放养地可食草的密度和高度变化.结果表明,棉田补饲量组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可食草密度组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可食草高度试验1和试验2差异显著(P<0.05)、和试验3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2和试验3差异不显著(P>0.05).果园补饲量试验1和试验2、试验2和试验3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1与试验3差异显著(P<0.05);可食草密度试验1和试验2差异显著(P<0.05),都与试验3差异极显著(P<0.01);可食草高度各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推荐50~80日龄阶段每公顷饲养600~1 200羽、80日龄以上每公顷饲养450~600羽为宜;果园中种有人工牧草时放养柴鸡的密度可适当增加.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