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卫绍生[1]
机构地区:[1]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02
出 处:《中州学刊》2006年第2期198-203,共6页Academic Journal of Zhongzhou
基 金:河南省2004年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六言诗体研究>的阶段成果(批准文号:2004DWX005)。
摘 要:六言诗虽然在宋代曾经出现过小小的创作高潮,但它从来没有像四言、五言、七言诗那样辉煌过,甚至未能广为流行。自宋代以降,人们注意到了这种现象,并试图给予合理的解释。其中较有影响的是“六言诗难工”和六言诗“本非天地自然之音节”等说法。当代一些有关六言诗的评论文章,都或多或少地受其影响。考察六言诗的发展演进历程和六言诗的创作实践可以发现,有关的评价都与事实有很大出入。六言诗未能广为流行,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演变的规律使然,也是时代主流文化选择的结果。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22.70.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