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丁一兵[1]
机构地区:[1]吉林大学经济学院
出 处:《世界经济》2006年第3期82-90,共9页The Journal of World Economy
摘 要:2005年,在经历了前一段时间相对缓慢的发展和理论上的反复探讨之后,东亚区域货币合作进程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就。首先,5月于伊斯坦布尔召开的“ASEAN+3”财长会议成为继2000年清迈会议后在货币合作领域获得较大成果的又一次重要会议,各方就改善《清迈倡议》(CMI)框架下的货币互换机制,加强区域经济共同监督机制,推进亚洲债券市场建设等问题达成了具体可操作性的共识;其次,“东亚及太平洋地区中央银行行长会议”(EMEAP)推出的第二期亚洲债券基金(ABF2)也正式进入实施阶段;最后,东亚地区的汇率合作也逐渐提上了议事日程,亚洲开发银行(ADB)于年末表示将在2006年推出“亚洲货币单位”(ACU)。同时,在实践层面新发展的基础上,理论界就现存合作框架的缺陷以及未来货币合作的发展方向又展开了新一轮讨论。
关 键 词:东亚货币合作 亚洲债券基金 东亚区域货币合作 货币互换机制 亚洲货币单位 亚洲开发银行 伊斯坦布尔 太平洋地区 合作领域 监督机制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