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崔军[1]
机构地区:[1]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出 处:《电视研究》2006年第4期39-40,共2页TV Research
摘 要:一、视点:融入的姿势 《电视诗歌散文》是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开办的一个栏目,它所选取的文章都带有很强的主观包彩。编导们一般均保留了原来诗歌散文的第一人称的自传化色彩,使电视作品带有强烈的融人意识和共生情怀,使得受众能够从一开始就深深被引入电视文本的叙述导向中。在旁白与画面、音响的共振中,受众仿佛在倾诉自己的一段往事、一份情意或者一缕思绪。视点的主观参与性不仅将受众的视线紧紧吸引在如行云流水的义字和视象的交融中,而且使观者有深厚的文化、人生和心理的依附基础。《电视诗歌散文》中的篇章大都来自于平几而真实的生活体验和感悟,均是人之常情的自然流露,因而动人情怀。这些平常人生似曾相识的生活气息变文字和影像为观者自我的投射和映照,在与观者情愫的双向互动中完成传播与艺术的双重旨趣。观者往艺术的感染和熏陶下体味着属于自己常态人生的经过和拥有,第一人称的视点选择不仅成为文字与光影完美结合的切入点,而且成为电视文本、创作者、编导与观众之间默契交流的基点和根本所在。在《电视诗歌散文》巧妙而自然的视点选取中,观者每一次的观赏与阅读无异于一次次与自我、与生活、与人生的邂逅和重聚,也是以第一人称的视点将传播过程中传者、受者之间的裂隙缝补,同时也将受者之间的差异与多元以一种温和而情感化的自觉融入意识达成了共识。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