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弧菌溶细胞素细胞毒性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赵旭鸿[1] 陆森泉[1] 

机构地区:[1]浙江大学医学院病原生物学教研室,杭州310031

出  处:《微生物与感染》2006年第1期49-52,共4页Journal of Microbes and Infections

摘  要: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是一种有荚膜的革兰阴性嗜盐弧菌,存在于海水及海产品中。该菌主要引起原发性败血症和严重的创口感染。原发性败血症病人多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伴多脏器功能衰竭,病死率高。创伤弧菌感染的致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动物实验发现该菌的毒力可能包含诸多因素,如胞外溶细胞素(WC)、金属蛋白酶(弹性蛋白分解酶)、荚膜多糖(CPS)等。VVC是由结构基因vvhA编码的一种相对分子质量(Mr)为50851的细胞外蛋白质,

关 键 词:创伤弧菌 细胞外 毒性机制 相对分子质量 荚膜多糖 金属蛋白酶 致病机制 实验发现 弹性蛋白 结构基因 

分 类 号:R378[医药卫生—病原生物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