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太永日[1] 吴龙仁[1] 伊世杰[1] 申今姬 李顺花[1] 金於锦 朴元子[1] 金哲洙[1]
机构地区:[1]延边医学院附属医院传染科,延边医学院生物制药厂
出 处:《延边医学院学报》1996年第2期75-78,共4页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 Yanbian University
摘 要:为探讨氧自出基(OFR)在流行性出血热(EHF)发病机理中的作用,对57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进行了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的检测。结果显示,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从发热期开始各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与升高,低血压休克期及少尿期变化最显著,三用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另外,在同一病期中,病情越重,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的变化也越明显。尤其在少尿期,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的变化与少尿持续时间分别呈一定的负相关和正相关。在多尿期及恢复期有恢复的趋势。这提示,在流行性出血热发病过程中,氧自由基是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和病理损伤的重要因素,因此,在临床上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可作为判定病情轻重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