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东北部障碍层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被引量:7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潘爱军[1] 万小芳[1] 许金电[1] 郭小钢[1] v 李立[1] 

机构地区:[1]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环境动力实验室,厦门361005

出  处:《科学通报》2006年第8期951-957,共7页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基  金:科技部国际合作重点项目(批准号:2002CB714001);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批准号:40231012);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计划(批准号:Z0515010)资助项目.

摘  要:南海东北部(16°~25°N,112°~124°E)存在显著的障碍层分布.障碍层发生概率秋季最大(45.7%),夏季次之(31.1%),春季最小(23.3%).吕宋海峡及其以西的南海东北部中心海域(18°~22°N,112°~120°E)障碍层年发生几率约为40.0%,中国台湾海峡南端、台湾岛南端东西两侧、台湾岛以东(22°~24°N,122°~124°E)和吕宋岛东北海域(18°~20°N,122°~124°E)障碍层年发生几率分别为19.0%,61.1%,33.3%和80.0%:其他海域障碍层年发生几率偏小.层结机制和降水机制分别是南海东北部春季(特别是冬末春初)和夏、秋季障碍层形成的主要原因,TRMM卫星观测为后者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关 键 词:南海 障碍层 海洋层结 降水 吕宋海峡 

分 类 号:P731.11[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