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根羽藻(Bryopsis corticulans)LHCⅡ的聚集态对Chl a电子激发态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左萍[1] 陈晖[2] 吴义室[1] 沈世华[2] 王鹏[1] 艾希成[1] 张建平[1] 李良璧[2] 匡廷云[2] 

机构地区:[1]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分子科学中心分子动态与稳态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0 [2]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光合作用与环境分子生理学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93

出  处:《科学通报》2006年第9期1027-1033,共7页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20273077)资助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性项目(批准号:KSCX2-SW-130).

摘  要:采用稳态吸收、荧光和皮秒时间分辨荧光光谱手段研究了假根羽藻(Bryopsis corticulans)捕光色素-蛋白复合物LHCⅡ(light-harvesting complexⅡ)的单体、三聚体和寡聚体中叶绿素(Chl)a的电子激发态性质.稳态光谱结果表明:选择性激发Chla或Chlb时,LHCⅡ寡聚体中Chla的荧光强度减弱并非由Chlb→Chla传能效率的降低造成,主要是由聚集体内激发态Chla的快速猝灭机制引起的.时间分辨荧光动力学分析表明:不同聚集态LHCⅡ中Chla的荧光动力学遵从双指数衰减行为,长寿命组分(4.1~4.7ns)来源于LHCⅡ中Chla的荧光发射;短寿命组分(135-540ps)归属为组成聚集体的蛋白单体内Chla分子间的激发态能量平衡过程,该能量平衡过程的时间尺度因LHCⅡ的聚集程度不同而异,在寡聚体(135ps)中比在单体(540ps)和三聚体(520ps)中的平衡显著加快.上述结果表明,LHCⅡ的三聚体向PSⅡ反应中心传能的本领最强,而寡聚体则具有较强的猝灭LHCⅡ内Chla电子激发态的能力,这可能是一种通过LHCⅡ分子结构的转换来实现光保护功能的机制.

关 键 词:捕光色素-蛋白复合物 时间分辨荧光 能量传递 假根羽藻(Bryopsis corticulans) 

分 类 号:Q945.11[生物学—植物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