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郭宏[1,2] 李霞[3] 毛启贵[4] 张继恩[4]
机构地区:[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2]新疆资源环境中心,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4]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 处:《新疆地质》2006年第2期135-140,共6页Xinjiang Geology
基 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2001CB4098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172080);国家科技攻关项目(2001BA609A-07-04)共同资助
摘 要:在东天山地区晚石炭—早二叠世俯冲-增生造山过程中,形成了大量镁铁-超镁铁岩石以及大量Cu-Ni-PGE矿床,包括土墩-黄山-镜儿泉一带大量铜镍硫化物矿床,构成了我国重要的内生金属矿床富集区和后备矿产基地.这些矿床形成于岛弧环境,为古亚洲洋俯冲增生的产物,并非形成于碰撞后伸展环境.In the late Paleozoic (Upper Carboniferous to Lower Permian), ancient Tianshan ocean north-dipping subduction beneath the Dananhu-Tousuquan arc triggered large mafic-ultramafic emplacement with related magmatic Cu-Ni-PGE sulfide deposits. These deposits including the Huangshandong and Huangshan deposits. The magmatic sulphide deposits occurred during the subduction-aecretion island setting similar to Alaska-Ural type Cu-Ni-PGE deposits rather than in the post-collision stage.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5.27.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