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复旦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上海200032
出 处:《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6年第7期543-544,共2页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Pediatrics
摘 要:目的分析儿童外伤性基底节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2004年复旦大学儿科医院31例儿童外伤性基底节腔隙性脑梗死临床资料。结果3l例外伤性腔隙性脑梗死中6个月至1岁22例(71.0%);跌坠伤26例(83.9%);偏瘫症状最早至外伤后4h出现;以左侧偏瘫为主(19例),是右侧(11例)的1.7倍;肢体瘫痪程度以Ⅱ-Ⅲ级居多。外伤4—12hCT检查均为阴性。MRI检查有2例阳性;外伤后25—72h CT、MRI均为阳性结果。予MRA检查8例,阳性结果仅2例;CT、MRI、MRA阳性结果均提示基底节区有缺血梗死灶,12例(38.7%)CT检查结果示基底节点或片状钙化。2000年以后组21例加用超小剂量低分子肝素钠(LWMH)治疗可明显缩短起效时间。经观察未见出血等副反应。结论外伤性腔隙性脑梗死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外伤程度轻微,症状常迟发,以左侧偏瘫为主,肢体瘫痪程度较重。外伤早期CT扫描可呈阴性结果。而在12—24h后开始显示缺血,MRI早于梗死后6—12h即可显示缺血改变,MRA对小血管显示不充分。该病可能与基底节钙化有关。采用超小剂量LWMH治疗安全有效。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