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麻药的镇痛催眠作用受体机制的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惠萍[1] 莫玉兰[1] 吴钢[1] 冯艺萍[1] 

机构地区:[1]广西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柳州545006

出  处:《医学文选》2006年第3期551-553,共3页Anthology of Medicine

摘  要:全身麻醉药(简称全麻药)可产生镇痛、镇静催眠、意识障碍、肌肉松弛、抑制应激反应等作用,但其作用机制至今仍未明了。人们对其已进行了长期、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脂质学说”、“临界容积学说”、“相转化学说”、“热力学活性学说”、“突触学说”及最近的“蛋白质学说”等诸多假说。这些假说均有一定的实验依据,均能解释一些麻醉现象,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均不能全面、确切地阐明麻醉药的作用机制。其根本原因,一是中枢神经系统(CNS)结构与功能的复杂性、以及神经网络联系的连续性;二是全麻醉药作用机制的多样性,不仅不同全麻醉药的作用机制不尽相同,同一全麻药也可能作用于多个靶位、有多种机制。基于其作用机制的复杂化,必须进行多学科、多层次、多角度的综合研究。本文仅就全麻药的镇痛催眠作用与阿片受体、NMDA受体、BZ受体和士的宁受体的关系作一论述。

关 键 词:受体机制 催眠作用 全麻药 镇痛 全身麻醉药 脂质学说 中枢神经系统 NMDA受体 镇静催眠 意识障碍 

分 类 号:R96[医药卫生—药理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