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叶元[1] 廖富蘋[1] 林健荣[1] 霍永康[1]
出 处:《广东蚕业》2006年第2期1-5,共5页Guangdong Sericulture
基 金:农业部农业结构调整重大技术研究专项(2002-12-04B);国家"十五"攻关项目子专题(2001BA 502 B01);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2004440020430)资助。
摘 要:种桑养蚕是我国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传统产业,在丰富人们的物质文明和文化文明、扩大对外联系和交往上有过辉煌的历史。蚕桑业又是一项劳动密集型产业,虽然其效益高,但技术性强,花工多,风险大,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冲击。许多老蚕区已转产或正在转产,或向山区、经济欠发达地区转移。但其面临其他作物或行业的挑战并没有因此而减轻,为提高种桑养蚕的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实行科学的省力化种桑养蚕新技术已逼在眉睫。过去的单家独户分散种植、饲养,布局零星且规模小,生产松散,粗放经营,不利于推广新的技术,既浪费了资源和劳力,又没有收到明显的经济效益,使蚕农的积极性受到影响。要巩固蚕桑生产并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做大、做强,创品牌、创效益,增强企业在蚕业市场的竞争力,应以科学技术为依托,大力推广应用高产、优质、高效、低耗的种桑养蚕综合配套技术,实行规模化生产,打破零星、分散、小型的经营模式,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加效益,提高抵御茧丝绸市场风险的能力,积极推进和加快蚕业产业化经营的步伐。
关 键 词:省力化养蚕 科学技术 应用 经济欠发达地区 经济效益 劳动生产率 综合配套技术 市场风险 传统产业 物质文明
分 类 号:S883[农业科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