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莓无公害栽培技术  被引量:3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王忠军[1] 侯国才 杜传宝 

机构地区:[1]江苏省溧水县农林局,江苏溧水211200 [2]溧水县白马镇农业中心

出  处:《现代农业科技》2006年第08X期80-81,共2页Moder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摘  要:1987年,溧水县在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帮助下,率先从美国引进特色果树黑莓良种——切斯特、赫尔,经过近20年开发努力,已由当初的86株发展到目前的1667hm^2,年产量7000t以上,成为全国最大黑莓基地,中国“黑莓之乡”。种植者,第1年无收益,第2年单产6000kg/hm^2左右,第3年及以后各年单产在15000~22500kg/hm^2,高产可达30000kg/hm^2以上,公顷纯效益在45000元左右。虽然近两年来黑莓果销售较好,90%以上黑莓果以速冻果形式销往国外,但栽培技术较为落后,主要是肥料和化学农药的使用不合理,黑莓果品质较差。主要表现在农药残留较高,一些营养成分含量较低,导致产品在外销时其价格远低于国外同类产品,严重影响种植户的经济效益。利用无公害栽培技术生产黑莓果势在必行。笔者经过3~5年的研究试验,提出了黑莓无公害栽培技术。

关 键 词:黑莓 无公害栽培 生产基地 病虫害防治 

分 类 号:S663.2[农业科学—果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