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雍伟哲[1]
机构地区:[1]《中华医学信息导报》记者
出 处:《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06年第4期12-12,共1页China Medical News
摘 要:2006年1月10日,韩国首尔大学“黄禹锡科研组干细胞成果”调查委员会发布最终报告,宣布韩国科学家黄禹锡伪造了所有克隆体细胞的证据,黄禹锡于2004年和2005年在《科学》杂志上先后发表的有关“利用卵子成功培育出人类胚胎干细胞”、“利用患者体细胞克隆胚胎干细胞”的研究均系编造而成。美国《科学》杂志12日正式宣布,撤销黄禹锡等人两篇被认定造假的论文。11日,韩国政府决定取消黄禹锡“韩国最高科学家”称号,并免去他担任的一切公职。韩国大检察厅成立了专案组,直接指挥相关调查,因为在韩国法律方面,论文捏造行为虽然并不是司法处理对象,但是通过造假获取研究经费,则构成了“弄虚作假妨碍公务罪”和“诈骗罪”。至此,昔日的韩国“民族英雄”、“克隆之父”黄禹锡光环落地,韩国政府为黄禹锡研究投入的巨资付之东流。韩国国民普遍感到失望和愤怒,担心对本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科技和文化造成一定负面影响。韩国证券市场上,干细胞股、生物股以及新药开发股全线下跌。韩国科学界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无法摆脱其后遗症,科学家担心在提交论文和接受验证的过程中,受到国际上的不公平待遇。还有人主张应以此事件为契机,根除韩国学术界存在的科研成果作假和抄袭论文等弊病。痛定思痛,发人深省。黄禹锡骏马奔驰般地创造一个个科学神话,最终不过是镜花水月,然而质疑之声却软弱无力。政府、民众给予黄禹锡过度的支持,反而催生了科学的畸胎。澎湃的热血究竟能否换来科学的奇迹?如何看待科学、科学家?科学家怎样做才能不辱自己神圣的使命?创新究竟需要什么? 我刊邀请了中华医学会会长钟南山院士、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生命伦理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邱仁宗教授,共同探讨“黄禹锡风波”带给我们的启示,�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2.218.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