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科,210029
出 处:《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年第8期766-768,共3页Chinese Journal of Cardiology
摘 要: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有害性心律失常。从表面上看,临床医生对它都很熟悉,但真正对其内涵的理解却深浅不一。正如房颤本身节律的极不匀齐一样,临床医生对房颤治疗的方法也是各不相同。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房颤的治疗演绎出多种方法,包括病因治疗、房颤的节律控制、房颤的心室率控制加抗凝治疗、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器械治疗(置入型心房除颤器、抗房颤起搏器、多部位或双心房起搏、左心耳堵闭器)以及房颤的外科治疗等。但令人遗憾的是,任何单一的治疗措施都没有令人满意的成功率。尽管近年来,房颧的导管消融治疗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由于该项技术难度较高,在较长时间内很难向各层次医院普及、推广,同时房颤患者的基数巨大,因此真正能接受导管消融治疗的房颤患者仍然是冰山一角。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和心血管疾病发生率的增高,房颤患者的数量还在逐年增加。有鉴于此,房颤永远不可能是电生理医生的专门问题,而是广大心血管病医生需要长期面对的临床问题。深入了解房颤的发生与维持机制、充分认识房颤临床相关的各个环节,从多个层次对房颤进行综合治疗,仍然是当今心血管医生的重要课题。
关 键 词:心房颤动 综合治疗 导管射频消融治疗 临床医生 抗房颤起搏器 房颤患者 心血管病 节律控制 心室率控制 心房除颤器
分 类 号:R541.7[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7.183.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