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Marina Nunez 李冰(编译) 杨月(审校)
出 处:《传染病网络动态》2006年第9期26-28,共3页
摘 要:应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相关的毒性之一就是转氨酶升高。肝毒性是导致HIV感染病人发病、死亡和治疗中断的原因之一.虽然已经报道了几种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能够引起致命性的急性肝炎,但是大多数的药物最常见的肝毒性是无症状的转氨酶升高。肝毒性更常见于慢性HCV和HBV合并感染的患者。对于多数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而言,药物性肝脏损害的发病率尚不十分清楚。在HAART治疗过程中很难鉴别出每种药物对肝脏的毒性,引起肝毒性的发病机制可能是多方面的,包括直接的药物毒性,合并感染HCV和/或HBV者体内的免疫重建,累及肝脏的过敏反应和线粒体毒性。还有其它可能的致病途径,例如几种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引起的胰岛素抵抗,由此可能会导致脂肺陛肝炎。肝毒性的治疗主要根据临床反应、严重程度和发病机制来进行。
关 键 词: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肝毒性 抗逆转录病毒药物 HBV合并感染 药物性肝脏损害 发生率 HAART治疗 转氨酶升高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19.4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