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毛迅[1]
机构地区:[1]四川大学中文系
出 处:《郭沫若学刊》2006年第1期82-84,F0003,共4页Journal of Guo Moruo Studies
摘 要:郭沫若在谈到自己的作诗经过时,一再谈到卡比尔的影响。他说:我这个人非常孤癖,我的诗多半是种反性格的诗,同德国的尼采Niessche相似。我的朋友极少。我的朋友只可说是些古代底诗人和异域的诗人。我喜欢……印度的Kalidasa……(《致陈建雷书》)1920.7.26《新的小说》月刊二卷一期)我由太戈尔的诗认识了印度古诗人卡比尔(Kabir),接近了印度古代的《乌邦塞德》(《Upanisad》)的思想。(《创造十年》)当时日本正是太戈尔流行着的时候,因此我便和太戈尔的诗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的《新月集》、《园丁集》、《吉檀伽利》、《爱人的赠品》,译诗《卡比尔百吟》(One Hundred Poems ofKabir),戏剧《暗王室》我都如饥似渴地买来读了。在他的诗里面我感受着诗美以上的欢悦。”(《我的作诗的经过》1936.9.4)由此可见,郭沫若在思想和创作上所受卡比尔的影响之深。国内已很难寻觅《卡比尔百吟》,我们特请我驻印使馆工作人员胡金国同志代为找寻,蒙他热情相助,为我们找到该书。为了更深入地研究郭沫若思想和创作所受外国诗人和思想家的影响,特请四川大学中文系教授毛迅同志选译了《卡比尔百吟》若干首,供郭沫若研究者参考。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36.19.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