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出 处:《理论与当代》2006年第8期57-57,共1页Theory and Contemporary
摘 要:姜大为在2006年第1期的《中州学刊》上撰文指出:“恐怖主义”一词源于拉丁文terror(意为畏惧、恐怖)。“恐怖主义”作为一个专用名词,最早出现在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中的雅各宾派专政时期。此后不久,恐怖主义一词开始作为一个贬义词,在英语中流行起来。恐怖主义又分为近代恐怖主义与现代恐怖主义。两者最大的不同是:近代恐怖主义往往是个人恐怖行为,即由个人进行暗杀、绑架,暗杀的对象也往往只是有影响的政要个人。近代恐怖主义的口号是“要更多的人看,而不是要更多的人死”。现代恐怖主义则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恐怖活动已超出国界而具有国际性质。现代国际恐怖主义表现出一些新特点,如恐怖组织集团化、恐怖行动跨国化、恐怖手段科技化、恐怖目的残酷化等。他们提出的口号是“要更多的人看,也要更多的人死”。给恐怖主义下一个世界各国都认同的定义,是一件颇费周折的事情。联合国就恐怖主义的定义组织讨论过多次,至今仍无一致的意见。但通过联合国的多次讨论,基本形成了一种倾向性的意见,即承认恐怖主义定义有三要素:非法暴力、具有政治动机、滥杀无辜。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52.15.123.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