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北京100871
出 处:《自然科学进展》2006年第10期1238-1244,共7页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0331010)
摘 要:综合分析了考古文化、史料及古气候3个方面的资料,证明在6000BC,4000BC及2000BC有3次大范围的干旱期,而在2100—2200BC,2600—2900BC及4400—5400BC有3个洪水期.6000BC的干旱期可能与8.2 ka BP的冷事件有关.冷事件之后,裴李岗文化、后李文化、大地湾文化、兴隆洼文化及皂市文化先后在中华大地发展.4000BC的干旱可能与5.8—5.9 ka BP的冷事件有关.黄帝远古文明在这时期萌芽.2000BC的干旱与4.3~4.1 ka BP的冷事件相关联.2070BC年夏朝建立,开始了历史上被艳称三代的夏商周灿烂文明.中国古代史有许多关于洪水的神话与传说.“共工氏怒触不周山”是神话,“大禹治水”是传说.神话与传说传递了重要气候信息.洪水与干旱交替与中华古文明的发展交织在一起.夏朝建立的基础就是“大禹治水”,而气候干旱可能对“治水”成功产生了影响.从东北南部到华北,再到青藏高原东部,转向华南、南海,一系列的古气候记录证明了以上提到的干旱期与洪水期.而现代观测资料则证明这与夏季风的减弱与增强有关.
分 类 号:P532[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