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农地制度:绩效与变迁  被引量:1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徐琴[1] 

机构地区:[1]南京大学社会学系

出  处:《学海》2006年第5期17-21,共5页Academia Bimestris

基  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失地农民利益补偿问题研究"(03BSH012);人事部留学人员科技获得项目择优资助课题"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利益补偿问题研究"的成果之一

摘  要: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地制度主要有三种类型:土改时期的私有私营制、人民公社的公有公营制和改革开放以来的公有私营制。三种农地制度的绩效差异极大,各自的缺陷导致其处于不断的变迁之中。但无论任何变迁,中国农地制度必须同时兼顾效率和公平,农村土地必须同时承担资产与社会保障两种功能。这既是当前农民认同土地集体所有制的主要原因,也是今后农地制度改革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关 键 词:农地制度 产权结构 改革取向 

分 类 号:K27[历史地理—历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