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出 处:《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58-60,共3页Journal of Taiyuan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摘 要:债权不可侵性理论源于实践。目前通说认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侵权行为法向合同法渗透。另外,基于权利不可侵性理论,引申出债权的不可侵性。为了解决这一理论与债权是相对权理论的矛盾,通说认为这一理论是对债权相对性理论的突破。但是权利的本体性权能,即受领权能,决定了债权不可侵性理论是对债权相对性理论突破的说法存在不妥。通过对债权客体的分析,说明第三人侵犯的实质上不是债权,而是债权人的人身自由权,所以,债权不可侵性的说法和权利不可侵性的说法存在不妥之处。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3.58.14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