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 [2]长沙理工大学经济学院
出 处:《经济学动态》2006年第11期95-99,共5页Economic Perspectives
摘 要:自冯·诺伊曼和摩根斯坦的《博弈论与经济行为》(1944)发表以来,传统非合作博弈及合作博弈理论基本上建立在完美决策理性的假设基础上,在这一假设下,博弈的参与者均具备无限的认知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显然,这一假设框架与现实经济个体的行为能力有很大出入;传统博弈理论的另一个局限性体现在其对个体效用函数及主观信念的假设的不可观察性。即使可以利用报酬矩阵来间接体现个体的效用并用主观概率来显示个体信念,但其分析结果往往与实证研究的结果产生差异;此外,在异质性的个体能力及其行为向局部均衡(次优或最优均衡)收敛的过程中,心理、情感因素对博弈路径的影响以及制度演化过程中的经济效率与社会福利之间的关系等问题上,传统博弈理论均需要实证与实验研究的证据支持。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