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40 [2]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德干旱环境联合研究中心,兰州730000
出 处:《科学通报》2006年第21期2548-2554,共7页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批准号40331009);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前期研究专项项目(批准号2003CCA00100);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批准号:KZCX3-SW-152,GIGCX-04-01)共同资助.
摘 要:针对北半球中纬度地区3个典型区域末次冰期以来土壤有机碳同位素记录之间存在的差异,收集了相关的气候数据并结合前人现代过程研究的结果进行了有关的分析.得到的认识表明:温度,特别是生长季节的高温对C4植物生长具有明显的影响.年均温和生长季节温度低至一定程度后,C4植物的生长受限.即使温度足够高,生长季节异常干旱也不适于C4植物生长.当温度条件满足以后,C4植物适应的降水范围较宽,而当降水增加到适合乔木生长时,C4植物比例将下降.古植被记录与现代植被研究结果是一致的,欧洲黄土记录的该区域末次冰期以来植被为纯C3植物主要是由当地的低温造成的,而中国黄土和美国中部大平原及其临近区域记录的晚更新世向全新世转化过程中的C4植物比例上升可能主要反应了温度上升的影响.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