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花芸[1] 刘小文[2] 刘新文[3] 殷艳华[2]
机构地区:[1]武汉市儿童医院护理部,湖北武汉430016 [2]武汉市儿童医院普外科,湖北武汉430016 [3]武汉市儿童医院血液内科,湖北武汉430016
出 处:《护理学杂志》2006年第23期30-32,共3页
基 金:武汉市卫生局临床重点学科研究项目武卫[2005]294号)
摘 要:目的了解引起小儿输液渗漏的相关因素,尝试建立防治小儿静脉输液渗漏的护理干预模式。方法选取年龄≤6岁的2546例住院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对其输液的全过程进行追踪观察,渗漏病例详细记录渗漏发生时间、药物、输液工具、血管状况、渗漏范围及症状。结果127例患儿在静脉滴注过程中或拔针后出现渗漏,其中75例(59.06%)因患儿异常哭闹或家长无意碰撞、牵拉引起;18例(14.17%)因药物因素引起;15例(11.81%)因血管选择不当引起;13例(10.24%)因穿刺部位固定不稳固或方法不正确引起;6例(4.72%)因拔针按压方法不正确引起。渗漏多发生在输液开始120min后。结论需改良常规穿刺、固定方法,有计划地合理使用静脉,加强家长输液知识教育及输液过程巡视,以减少小儿静脉输液渗漏的发生。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