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贺福初[1] 张成岗[2] 李勇[2] 陆承荣[2] 张令强[2]
机构地区:[1]中国科学院 [2]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北京100850
出 处:《中国科学基金》2006年第6期337-341,共5页Bulletin of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摘 要:拥有正常、稳定的造血功能是机体生理活动正常发挥的物质基础,同时,尽快恢复机体造血功能也是临床上放射病和辐射损伤治疗,以及肿瘤放化疗后机体恢复的关键环节,因此,具有造血功能的组织器官对机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大量研究发现,12—26周孕龄的人胎肝是造血、免疫系统干/祖细胞的主要来源,整个造血系统必须首先从卵黄囊迁入胎肝、经其“培育”发育成熟后再行迁出并进入骨髓。其中,22周孕龄是胎肝造血兴/衰、造血系统迁入/迁出的转折点,提示其对于机体造血功能的维持和发挥非常重要。上世纪70—80年代,我国曾广泛应用胎肝治疗多种疾病(如放化疗病人造血衰竭、再生障碍性贫血、重症肝炎等)并取得显著疗效,提示其中可能存在大量有待发掘的具有重要医学价值(如造血调控、肝脏代谢、组织发育)的活性成分,但其分子基础长期不明,迫切需要深入研究。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