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农业经济管理专业 [2]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所 [3]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
出 处:《中国科技成果》2006年第23期26-29,共4页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hievements
基 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70025304)和中国-加拿大“小农户适应全球市场发展”项目(Project3220)的部分研究成果.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得到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柯炳生教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程国强研究员及中国农业大学武拉平副教授的指教,特致感谢.
摘 要:棉花是产业链较长的大田经济作物。中国棉花生产不仅是全国200多个基地县财政及产区1亿多棉农收入的主要来源,还是纺织、印染、服装行业和流通领域成千上万员工的收入来源,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中国棉花生产的最大特征是产量波动剧烈,主产区变迁显著。上世纪80年代初,冀、鲁、豫三省棉花种植面积的迅速扩张不但造成了全国棉花生产的严重“过剩”,并促使一大批中小型纺纱厂的建立,导致了全国棉花结构性的需大于供;1992~1995年,虽然南方棉区较为稳定,新疆棉花生产发展很快,但是,由于冀、鲁、豫三省的棉花生产连续出现较大滑坡,造成全国棉花严重短缺,影响了纺织业发展。中国的农业产业结构,目前正处于战略性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棉花市场化改革也在稳步向前推进,在此背景下,研究棉花生产波动、区位变迁的特点和规律,对于丰富中国农产品主产区迁移的理论解释和农业生产优势区域布局的实证经验均具有重要意义。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4.16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