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相关性肾小球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沈水娟(综述)[1] 谌贻璞(审校)[1,2] 杨敏(审校)[1] 

机构地区:[1]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北京100730 [2]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肾病中心

出  处:《临床肾脏病杂志》2006年第6期284-286,共3页Journal Of Clinical Nephrology

摘  要: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确定肥胖是一种疾病,近20年其发病率明显升高。肥胖不仅是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病及糖尿病的高危因素,而且可以导致肾损害。1974年Weisinger等首次报告严重肥胖患者能出现大量蛋白尿,此其后此病被命名为“肥胖相关性肾小球病”(obesity-related glomerulopathy,ORG)。病理检查ORG可分成两型,仅表现为肾小球肥大者称为“肥胖相关性肾小球肥大症”(obesity-associated glomerulomegaly,OB-GM),表现为肾小球肥大及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者称为“肥胖相关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obesity-associated focal and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OB-FSGS)。

关 键 词:肥胖患者 肾小球病 病发病机制 肾小球肥大 肾小球硬化 局灶节段性 世界卫生组织 大量蛋白尿 

分 类 号:R472.9[医药卫生—护理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