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周培岚[1] 由振东[1] 徐波[1] 颜慧[1] 宫泽辉[1]
机构地区:[1]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
出 处:《中国药理通讯》2006年第4期29-29,共1页
摘 要:目的:MOR细胞内的磷酸化位点主要位于C-末端,本研究筛选细胞内与MOR的C末端有直接相互作用的蛋白,以研究其对MOR磷酸化、内吞、脱敏及复敏等过程的影响。方法:BaeterioMateh 细菌双杂交,为新发展起来研究蛋白与蛋白之间相互作用有效方法。PCR法扩增目的片断,双酶切后与载体连接。Western Blot验证蛋白表达。结果:以大鼠MOR(rMOR)cDNA为模板,PCR扩增C末端(末端340—398氨基酸)作为诱饵融合于pBT载体的入阻遏蛋白(λcI)上,命名pBT—C。Western Blot证明该诱饵蛋白表达正确。大鼠脑cDNA文库融合到pTRG载体的RNA多聚酶的α亚单位的N末端。两种重组质粒共同转入Screening Reporter报告菌后接种于选择性筛选培养基。共筛选得到154个克隆,通过双选筛选平板进一步确证为124个克隆。将双选得到的克隆与诱饵质粒分离,诱饵与阳性克隆两两共转在选择性培养基上再筛选以验证此克隆确实依赖于蛋白间的相互作用,排除自身激活作用。二次筛选确证19个阳性克隆,部分测序结果显示阳性克隆包括代谢相关氧化还原酶、肌动微管微丝形成相关蛋白、参与蛋白磷酸化的蛋白、热休克蛋白以及保守的跨膜受体等。结论:MOR的C-末端除了与蛋白激酶相互作用外,还与细胞内其他蛋白有相互作用。这就提示依赖与耐受的形成过程中可能有其他蛋白参与。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2.97.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