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秋玉
出 处:《中外健康文摘:医药月刊》2006年第12期6-7,共2页
摘 要:目的了解我院结核内科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护理。方法对2005年1月1日~2006年1月1日我院结核内科收治的结核病患者410例中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并分析各种不良反应分布情况、出现时间及表现形式。制订相应的护理措施。评定标准:有明确记录的相关用药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异常,与所用药物有关的因果关系、关联评价、强度分度分级按卫生部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指定的原则和标准进行评判。出现药物的不良反应后,再次使用同样药物又出现同样的症状者,视为“肯定”;未再使用者视为“很可能”,以此两项定药物不良反应。结果410例中发生不良反应者212例,占51.7%。其中124例合并两种以上不良反应,占30.2%,另有24例因住院时间短,合并多种疾病而无法判断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共发现16例,其中以血尿酸增高(90例)、肝功能损害(64例)、胃肠道反应(48例)、过敏反应(包括药物热)(20例)为多见,绝大多数患者经对症处理,调整方案及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继续治疗。发生不良反应最多的药物为呲嗪酰胺,主要引起血尿酸增高和肝功能损害。结论我院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以往文献报道高。主要是由于患者多高龄且病情较重。另外也由于我院对住院患者监测较频繁。我院对结核药不良反应的处理比较积极,住院期间未出现导致患者死亡或留有后遗症的严重不良反应。结核患者存在个体差异,不良反应千差万别。治疗过程中应随时监测,根据监测结果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