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哲学语境”与“生活处境”的张力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杨楹[1] 李志强[1] 

机构地区:[1]华侨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福建泉州362000

出  处:《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20-26,共7页Journal of Fuzhou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生活维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新视角"(05BZX005)

摘  要:从“哲学语境”与“生活处境”的关系逻辑出发,深度分析、解读马克思哲学的本质精神。首先可以将“哲学语境”分解为哲学的外延性文化场境、宏观哲学的文化语境和微观的哲学文本语境,这是一条收敛式、确认哲学个性及其理论链条的路径,进而强调“哲学语境”必须落根于“生活处境”才能获得理论合法性。其次,从分析马克思所直接承接的哲学文化语境入手,显示马克思哲学对青年黑格尔哲学割裂哲学语境与生活处境关系的批判与超越;第三,着重从马克思置身其中的生活处境的分析,简要地解读出马克思哲学语境、哲学主题的个性特征。可见正确处理“哲学语境”与“生活处境”之间的关系,对于“后教科书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具有直接的价值。

关 键 词:哲学语境 生活处境 马克思哲学 

分 类 号:A715[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