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质粒介导AmpC酶肠杆菌科细菌对常用抗生素的体外活性分析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胡锡池[1] 赵英伟[2] 严子禾[1] 

机构地区:[1]江苏省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无锡214002 [2]苏州大学基础医学院,江苏苏州215123

出  处:《右江医学》2007年第1期40-41,共2页Chinese Youjiang Medical Journal

摘  要:目的通过对肠杆菌科细菌质粒介导AmpC酶和超广谱哥内酰胺酶(ESBLs)的检测及其耐药性分析,探讨其主要耐药机理。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氯唑西林增效试验测定质粒介导AmpC酶,双纸片确诊试验测定ESBLs。并采用最小抑菌浓度法(MIC法)检测12种常用抗生索对这些菌株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320株受检菌中共检出产质粒介导AmpC酶菌145株,产ESBLs菌160株,阳性率分别为45.3%、50.0%。产质粒介导AmpC酶组对氨曲南、头孢曲松、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45.2%~68.5%),其耐药率明显商于非产AmpC酶组,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而产质粒介导AmpC酶组和非产AmpC酶组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环丙沙星,头孢唑啉、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均较高(41.3%~94.2%);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头孢派酮/舒巴坦的耐药率均较低(0%~34.6%),两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肠杆菌科细菌中产质粒介导AmpC酶的检出率较高。并且该类菌多呈多重耐药。临床可采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索作为产质粒介导AmpC酶菌感染的经验治疗,也可根据药敏结果选用头孢派酮/舒巴坦、四代头孢菌素或阿米卡星等抗生索治疗。

关 键 词:AMPC酶 氯唑西林增效试验 耐药性分析 

分 类 号:R378[医药卫生—病原生物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