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采样的一些理论和技术问题  被引量:14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杨磊[1] 陈卫红[1] 王正伦[1] 汪利民[1] 李济超[1] 易桂林[1] 杨进波[1] 梅勇[1] 孙敬智[1] 杨海兵[1] 

机构地区:[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系,环境与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30

出  处:《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7年第1期54-57,共4页Chinese Journal of Industrial Hygiene and Occupational Diseases

摘  要: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浓度(包括化学毒物)在不同地点和时间波动很大,可相差几倍、几十倍甚至几百倍㈣。除了空间和时间的维度以外,工人可能在工作场所走动以完成不同的工作任务,而接触浓度不等的粉尘,因此还多了一个游走的不确定性。我国最高容许浓度(MAC)的短时间、大流量一次采样测定的结果,其代表性显然是不够的。工业化国家主要采用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作为标准值,技术上采用长时间、低流量的个体连续采样,能较好地测定和反映工人的实际接触水平。

关 键 词:工作场所空气 粉尘采样 时间加权平均浓度 最高容许浓度 采样测定 工业化国家 化学毒物 粉尘浓度 

分 类 号:R686[医药卫生—骨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