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小鹭[1]
出 处:《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35-37,共3页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Jinan:Social Science Edition
摘 要:本期笔谈四篇文章均来自第四届东方美学国际研讨会,四位学者的文章均立足于东方美学研究中的一些专题性问题。闵周植认为,陶瓷艺术在东亚文化中有特殊的意义。对于知识阶层而言,陶瓷与书法、绘画一样能培养审美情趣。不同国家的陶瓷艺术可以体现出不同的艺术特征及审美感知特点。中国陶瓷追求人工的完美,韩国陶瓷倾向于不规则和天然美,日本陶瓷则倾向于偶然和嬉戏性。张小鹭认为,主要使用岩彩材质的岩彩画艺术在东亚各国及其他地区虽命名不同,但是都具有东方文化的共性。在古代丝绸之路佛教东渐的传播过程中,岩彩画历经东方各国和地区,不同程度地融汇了当地的文化和审美意识,凸现出各自异文化的不同特征,形成了东方岩彩艺术的审美特点和各有千秋的表现形态。在当代多文化形态的环境下,如何吸收外来精华,挖掘与拓展其在当代仍具有活力的部分传统因素,应该是这一跨越国界与文化圈艺术表现的重点所在。臧新明认为,“写生”一词所包含、表达的概念和信息,在近代东西方文明、文化的碰撞、吸收、磨擦和借鉴过程中,不断地交融、演化、变迁,并趋于一致。当今单纯的写生语意同传统的“气韵生动”以及“古画画意不画形”等重生、重气、重意、不重形的注重主观意识行为的写生之语意相比,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陈静在“关于东方美学研究方向的一点思考中”中对第四届东方美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作了述评。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