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孙炜[1]
出 处:《汉字文化》2007年第1期83-85,共3页Sinogram Culture
摘 要:由于年代辽远,文字、语音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也不断发生变化,现代人读古代之作品,总不免要遇到文字理解上的困难,而读《诗经》等先秦古籍时尤其如此。汉初学者已经意识到了这一问题,西汉第一大儒董仲舒在其名著《春秋繁露》中即感慨“诗无达诂,易无达占,《春秋》无达辞”。降及近代,连著名的博学宿儒王国维也承认,读《诗经》、《尚书》等古籍能通十之六七也就不错了。正因为如此,所以训诂注释之学兴起,这对读者来说无疑是大有帮助。而另一问题也随之出现:对于一些难以索解的上古文字,注释者也难免“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甚至出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情况。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