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氮促使携带白斑综合症病毒凡纳滨对虾发病及其血细胞、酚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变化  被引量:1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邱德全[1] 杨士平[1] 邱明生[1] 

机构地区:[1]广东海洋大学,湛江524025

出  处:《渔业现代化》2007年第1期36-39,共4页Fishery Modernization

基  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05011783);2002年度湛江市科技招标中标项目(湛财企[2003]4号)

摘  要:通过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感染得到携带WSSV病毒的凡纳滨对虾,它们由0.05 mg/L氨氮水体进入不同氨氮浓度水体,在7 d内,1.75 mg/L,2.25 mg/L,3.00 mg/L氨氮水体内个体发生病毒病,并产生死亡。在14 d内,0.75 mg/L氨氮以及大于这一浓度水体内个体发生病毒病,并产生死亡,其中3.00 mg/L氨氮水体内死亡100%,2.25 mg/L氨氮水体内死亡80%,1.75 mg/L水体内死亡60%。在0.35 mg/L氨氮水体,7-14 d内对虾开始发病,没产生死亡。发病个体血细胞数量下降迅速,血清酚氧化酶先增高再迅速下降,其中3 mg/L氨氮水体中的携带病毒对虾只有下降。同时氨氮浓度越大,携带病毒凡纳滨对虾血清过氧化氢酶活力下降越快,越多。

关 键 词: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 凡纳滨对虾 酚氧化酶 过氧化氢酶 氨氮 

分 类 号:S945.46[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