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稽康音乐审美主体观在《声无哀乐论》中的体现  被引量:1

On the Expression of JI Kang′s Music Aesthetic Subject Ideas in “Sounds Without Sorrows” Theories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白洁[1] 

机构地区:[1]兰州大学艺术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出  处:《艺术百家》2007年第2期135-136,107,共3页Hundred Schools In Arts

摘  要:在中国音乐美学史上,嵇康占据着重要而特殊的地位,其代表作《声无哀乐论》一直引起后人的关注和争议。在《声无哀乐论》中,他不仅赋予音乐艺术绝对独立的品格,而且空前强调了音乐活动中审美主体的地位和作用。这些观念对魏晋以来的艺术理论、特别是审美理论的发展,具有直接而深远的影响。本文将对《声无哀乐论》中所体现的嵇康的音乐审美主体观的内涵、产生根源及理论意义进行探讨。

关 键 词:嵇康 《声无哀乐论》 音乐审美主体观 

分 类 号:J601[艺术—音乐]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