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应用临床评估、D-二聚体检测以及CT检查诊断肺栓塞疑似患者的有效性  

Effectiveness of Managing Suspected Pulmonary Embolism Using an Algorithm Combining Clinical Probability, D-Dimer Testing, and ComPuted Tomography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杨志凯(译) 陈夏欢(译) 刘梅林(校) 

出  处:《美国医学会杂志(中文版)》2007年第1期20-26,共7页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Chinese Edition)

摘  要:背景:以往已有研究评价了采用相对复杂的临床评定标准结合诊断性检查处理肺栓塞疑似患者的安全性。 目的:评估一种简化诊断流程(采用二分法临床评定标准、D-二聚体及CT)处理肺栓塞疑似患者的临床有效性。设计、地点及患者:于2002年11月至2004年12月在荷兰12个研究中心对连续的临床急性肺栓塞疑似患者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研究共纳入3306例患者,其中门诊患者占2%,女性占57%。 干预:采用Wells临床评定标准二分法将患者分为“肺栓塞可能性小”和“肺栓塞可能性大”两组。“可能性小”的患者行D-二聚体检测,如结果正常,则排除肺栓塞。所有其他患者均行CT检查,并根据结果判断是否存在肺栓塞。排除肺栓塞的患者不予抗凝治疗。所有患者均随访3个月。 主要观测指标:随访3个月内出现的症状性或致死性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nm,VTE)。 结果:2206例患者(66.7%)分类为肺栓塞可能性小。在1057例肺栓塞可能性小且D-二聚体结果正常的患者(32.0%)中,有1028例未予抗凝治疗,其中5例发生非致死性静脉血栓栓塞(0.5%[95%CI,0.2%~1.1%])。CT检查显示674例患者(20.4%)有肺栓塞。1505例患者通过CT检查排除了肺栓塞,其中1436例未予抗凝治疗,这些患者3个月内静脉血栓栓塞的发生率为1.3%(95%CI,0.7%~2.0%)。7例CT结果阴性患者的死因可能是肺栓塞(0.5%[95%CI,0.2%~1.0%])。该诊断流程为97.9%的患者提供了处理决策。 结论:使用简化的临床评估标准、D-二聚体检测及CT检查可有效评估、处理临床肺栓塞疑似患者。这种方案的使用可降低以后发生致死性和非致死性静脉血栓栓塞的危险。

关 键 词:D-二聚体检测 急性肺栓塞 临床评估 CT检查 疑似患者 有效性 检查诊断 静脉血栓栓塞 

分 类 号:R563.5[医药卫生—呼吸系统]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