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房颤动患者的心房肌钙离子通道组成蛋白α1c的变化  被引量:1

rotein and mRNA levels of the pore-forming α1c-subunit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atrial fibrillation associated with rheumatic valve disease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黄鑫[1] 李莉[1] 徐志云[1] 赵峰[1] 

机构地区:[1]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胸心外科,200433

出  处:《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07年第1期36-37,共2页Chinese Journal of Cardiac Arrhythmias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30070749)

摘  要: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房颤的确切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治疗的总体效果较差。房颤的电生理特征是心房肌有效不应期明显缩短,目前普遍认为L型钙通道电流(ⅠCa-L)密度的下降是心房肌动作电位时限和有效不应期缩短的主要原因,但是导致房颤时心房肌细胞ⅠCa-L密度下降的具体机制仍不十分清楚。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明确ⅠCa-L密度下降是否缘于钙离子通道形成亚单位α1c蛋白含量和mRNA表达的变化,同时进一步探讨房颤时左、右心房之间的电生理差异是否缘于α1c表达的不同。

关 键 词:心房颤动患者 心房肌动作电位 钙离子通道 蛋白含量 α1c 风湿性心脏病 L型钙通道电流 有效不应期 

分 类 号:R541[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