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身份的生成与再造:从《沙鸯之钟》到《月光小夜曲》  被引量:4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赵民[1] 陆晔[1] 

机构地区:[1]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上海市200433

出  处:《新闻大学》2007年第1期116-121,75,共7页Journalism Research

基  金: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媒介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首席专家:陆晔)的成果之一;项目批准号:04JZD00038;04JZDH0038。

摘  要:本文以流行歌曲《沙鸯之歌》(月光小夜曲)为个案,探讨外部的政治意识形态与权力实践方式对台湾原住民文化身份建构的影响;即从《沙鸯之钟》到《月光小夜曲》的衍变来解释,历史事实如何被政治与意识形态所挑选、解释和评价,对不同时期文化身份的形成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以及来自外部的权力在这个过程中具体的实践形态。

关 键 词:沙鸯之钟 文化身份 原住民 殖民 

分 类 号:G206[文化科学—传播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