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江苏省南京市审计局
出 处:《中国审计》2007年第4期66-69,共4页China Audit
摘 要:审计监督执法工作中,审计人员往往要对财政违法行为的性质进行分析,并作出处理处罚的措施,有时还需要对责任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进行判断。由于案件情况比较复杂,很难作出准确的判断,这就给正确移送审计中发现的涉嫌犯罪案件带来了无法绕过的难题。如在审计实践中,审计人员常常会发现某种行为已经涉嫌犯罪,但究竟涉嫌哪个罪,是此罪还是彼罪,由于有时此罪和彼罪看起来很相似,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应该掌握相关法律尤其是刑法方面的知识。比如,由于犯罪主体的不同,同样是滥用职权,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与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定罪就不一棒挪用公款罪与挪用资金罪、私分国有资产罪与贪污罪的认定也不一样等等。再如,因为犯罪的主观方面不同,同样的行为则构成不同的罪名;还有侵犯的客体不同,成立的罪名也就有别;定性不同,罪名就不同。因为牵涉到审计机关向有关机关移送案件的问题,对于审计人员而言,准确判断此罪与彼罪就显得更为重要。此外,正确判断当事人的行为性质,也对审计过程中及时发现大案要案线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拟就以一个真实的案例,谈谈判断某一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是构成此罪还是彼罪;是一罪还是数罪时应注意的几个刑法理论问题和罪名判断的法律标准,以期能帮助广大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迅速发现经济犯罪线索,继而顺利向相关部门移送案件。
关 键 词: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 贪污罪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涉嫌犯罪案件 财政违法行为 行贿罪 审计人员 私分国有资产罪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