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利率期货对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意义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练异洞[1] 

机构地区:[1]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生

出  处:《中国证券期货》2006年第12期58-60,共3页Securities & Futures of China

摘  要:我国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始于1996年,当时只进行了少量的交易就停止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我国也面临着出口减少、内需不足的困难,为了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增长,1998年5月26日,中央银行恢复了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经过这几年的实践,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已经成为中央银行最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同时,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目标也转变为“稳定货币币值,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然而,由于我国目前的一些金融环境还不完善,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传导机制并不顺畅,效果也不如政策实施之前的预期。为此,我国政府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和人民币的可自由兑换,以增强货币市场的流动性和减少外汇占款。在这一过程中——尤其是利率市场化改革——将不可避免的带来一定的金融风险,它包括阶段性风险和恒久性风险也就是利率风险,这些风险并不是可以消除的,而只能被层层分散,利率期货就是能分散这种风险的金融工具。同时,利率期货也能对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产生直接的影响。

关 键 词:业务操作 公开市场 利率期货 利率市场化改革 货币政策工具 金融风险 中央银行 亚洲金融危机 

分 类 号:F832.2[经济管理—金融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