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范宁[1] 王海龙[1] 卢晓泉[1] 米永峰[1]
机构地区:[1]酒泉市人民医院功能科,735000
出 处:《医用放射技术杂志》2007年第5期75-76,共2页Journal of Medical Radiology Technology
摘 要: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与脑梗塞的相关性。方法:采用7.5MHz高频探头对颈动脉进行多方位探查,由超声科专业医师操作,详细探查双侧颈总动脉(CCA)、颈总动脉分叉处(BIF)及颈内动脉(ICA)颅外段,观察内膜至中层厚度(IMT),管壁内径,粥样硬化斑块回声强度、数量、部位等,颈动脉内膜光滑完整者为正常;斑块质地与周围组织相比呈低回声表面粗糙不平为软斑,强回声且表面光滑者为硬斑,以及斑块形成的大小、形态、狭窄处血流动力学改变等,并测量其相关参数。结果:(1)100例脑梗塞患者其颈动脉内膜面均粗糙不光滑,内-中膜增厚均〉10mm;(2)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高达84.5%,其中以颈总动脉及分叉处居多,49例(58.0%);颈内动脉18例(18.3%);颈外动脉8例(8.3%);椎动脉15例(15.4%)。(3)斑块的形成可多发或单发,可双侧或单侧,其中以软斑或混合斑为多。(4)斑块的形成多发生在脑梗塞病灶的同侧,少数发生在对侧。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软斑或混合斑的形成与脑梗塞密切相关,是引起脑梗塞的重要原因。
分 类 号:R543.4[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