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马名驹
出 处:《社会科学(甘肃)》1980年第2期14-19,共6页
摘 要:国内外有不少学者认为,在本世纪两位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1879——1955)和玻尔(1885——1962)之间关于量子力学解释问题的争论,是纯科学性质的争论,往往忽视,甚至否定它的哲学内容。过去,在“四人帮”极左路线的影响下,也有人用简单粗暴的办法,把他们之间的争论斥之为“唯心论的经验论和唯心论的先验论在互相攻讦”(《自然辩证法杂志》1974年第3期),把现代自然科学的伟大成就和它的哲学概括,完全对立起来。因此,如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总结这场科学论战的历史经验,探讨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同哲学的关系,为促进我国科学事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这是科学工作者和哲学工作者应当共同关心的问题。本文仅就爱因斯坦和玻尔三次论战的科学内容,探讨他们的哲学倾向,抛砖引玉,求教于大家。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