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黄琨[1]
机构地区:[1]华南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出 处:《经济论坛》2007年第8期70-72,共3页Economic Forum
摘 要:我国乳制品价格战始于2002年,2004年以后随着市场竞争而趋于白热化。关于乳制品业持续的价格战,已有各种评论。一种观点提出降价的主要因素是竞争的压力和较高的利润[曹日柬、王玉斌:《中国乳品行业结构、行为与绩效分析》,《农村技术经济》,2005(1)]。但这很难解释为何在利润大幅消减的情况下价格竞争依然激烈。李晶和李相合(2006)的分析指牛奶价格抵不过矿泉水的原因一方面在于企业的过度竞争,另一方面在于奶农与乳品加工企业的不平等地位,乳业企业可以取得低廉的原料奶来维持低价竞争[李晶、李相合:《我国乳制品价格过低原因和对策探讨》,《前沿》,2006(5)]。段东渔(2005)认为,乳品差异化不足和质量难以检测导致了价格战。[段东渔:《如何解决中国乳业市场的症结?》,《乳品与人类》,2005(3)]。这些研究多是从企业微观个体价格竞争行为角度来分析的,未能从产业组织的层次去把握价格竞争发生的内生性。何玉成(2005)进行了乳业的产业组织研究,提出降价行为是由垄断竞争市场结构决定的[何玉成:《中国乳业产业组织研究》,《生产力研究》,2005(7)],但在竞争对手之间的行为互动方面缺乏相应的分析。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8